English

文艺创作出现“三峡热”“土家文化热”

1999-04-29 来源:光明日报 范洪涛 我有话说

当作曲家王原平日前揣着歌曲《山路十八弯》的获奖证书从中央电视台回到武汉时,武汉话剧院、武汉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也结束了鄂西采风,相继班师回营。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三峡工程的升温,工程本身及其所在地鄂西山区蕴含的神秘的土家文化已成为文艺创作的新热点。

若干年前,以远古巴人生活为开篇的歌舞诗乐《楚韵》、反映鄂西土家族人文风情的舞蹈《火塘》、大型舞剧《土里巴人》就已获得了巨大成功。

近年来,这方面的文艺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电视剧《家在三峡》第一次把三峡移民工程搬上了荧屏;少儿歌曲《雀尕飞》用稚嫩的童音唱出了对家乡、对三峡的眷恋,在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上荣获金奖;歌曲《三峡,我的家乡》唱响全国,并一举夺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摄影作品《三峡儿女别故土》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评比中荣获优秀奖。电影《世纪之梦》艺术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高峡出平湖”的奋斗历程,被列为建国50周年献礼片之列;音乐电视片《太阳钟》集土家民俗民风民情于一体,在电视台一播再播;歌曲《山路十八弯》成为’99中国歌坛的第一个亮点;电影《男人河》把镜头对准土家山寨,首次提出了“长江电影”新概念……

今年,适逢建国50周年,艺术家们更加看好这块艺术创作的沃土;话剧《三峡畅想曲》已开始排练。这是话剧舞台上首次出现三峡水文工作者的形象,也是武汉话剧院八十年代以来创作的第一部大型话剧;大型舞剧《山水谣》在武汉歌舞剧院排练正酣;表现三峡移民的交响诗《大迁徙》正由武汉乐团紧张地排练,不日将与观众见面;曾获“文华奖”的歌舞诗乐《楚韵》也将复排;电影《土家妹子》的文学剧本已数易其稿,湖北电影制片厂决定今年下半年投拍;土家族青年作家、曾因《你是一座桥》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田天则在酝酿一个特别计划:深入长阳山区,一边工作一边体验生活,用3年时间完成一部反映土家历史与现实的60万字长篇小说《毕兹卡》。

谈到“三峡歌曲热”这一音乐现象,音乐家陈国权教授分析说,这种以少数民族人文为主体,充溢着原始、质朴、甚至带点野性风味的歌曲,熔结了天与人、远古与当今、粗犷与细腻、火热与柔情,同人们试图冲破北方民间歌曲束缚的审美心理不谋而合,所以受到欢迎。

其实,何止歌曲如此呢?三峡瑰丽的自然风光,土家族奇特的风土人情,三峡工程的壮观与豪迈,令所有门类的艺术家们都能从中获得无穷的创作灵感。这正如陈教授所言:“鄂西土家族地区是一块艺术的资源宝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